嗨圈友-摩友朋友圈 来自摩友的分享各种人文趣事……

也来聊聊我们这里的丧事习俗

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今天村里的张老爷子出殡,借此机会跟大家聊聊咱这里的丧事习俗吧。
张老今年八十了,六十年代初来到垦区的,一子两女。儿子最小,中专毕业后去了武汉的航运集团,在船上工作,后来外派欧洲的邮轮做服务生,主要是餐厅接待。在船上染上了堵,之后就沉迷了,每年回来过年都是在牌桌上度过的,曾经把在武汉买的婚房一晚押出去了,结果女方撕毁婚约,把老张气个半死。后来又谈了个本地的女朋友,在家里的安排下很快就结婚了,房子是镇里的商品房,老张夫妻俩把村里的房卖掉,跟着一起住,也方便照料孙子。
儿子依旧如故的堵,老张夫妻也没有办法,这几年老张的身体健康出了问题,进了几次医院,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都奇迹般的过来了,女婿是交通局的二把手,没少出钱的,儿子是指望不上的。这回没有奇迹再现,他终于离开了这个让他伤透心的纷扰尘世,希望天堂不再有烦恼!
按我们这里的规矩,只要是在哪里退休的人的丧事是由原单位出面处理的,除非在外地去世的。一般都是由单位的红白喜事理事会主持,八仙是固定的几个人,还有专门管账的会计,所有的开支由他掌管,避免铺张浪费。
我们这里是土葬,流程大致如下:买棺木,有专门的漆匠负责油漆和贴寿字,非命死的是白棺不用漆;还要买几百斤的石灰,由八仙用白布做的小包包起来,在入殓时放入棺内,余下的随车带到墓地,撒入墓穴中;出殡日期看季节,天热一般三天内出,天冷七天内出,不会在第七天出,因为有做“七”的习俗。也有不做的,主要看家里的情况,子女在外地没有人在家的或孤寡老人就不做七;出殡当天基本上都是八点多开始,十点前到达墓地,送回老家的不按此要求。
追悼会是要有的,一般都是在逝者家门前举行,在外住的就在村办公室门前小广场。默哀、单位领导致悼词、家属代表答谢词,执事高喊“吉时到,起灵啦”,八仙齐喊“送某某上山”,家属趴在地上,八仙抬棺让寿木从孝子女身上过去,孝子女须在棺木过去后立刻起身跑到棺木前领路。这边的孝子女都是披麻戴孝的,孝子们手抱哭丧棒腰系草绳,长子端着逝者相片,其他亲友同辈的臂缠黑纱,晚辈则穿白衣头裹不同颜色的毛巾,红的侄辈绿的孙辈紫色曾孙辈,极少看到紫色头巾的。前面由鼓乐和花圈、礼品队伍引导,锣鼓队押后,村里人都会送出村口的,亲友的多寡和送葬队伍的规模成正比,也是逝者人脉关系的见证。
以前的村路都是土路,抬棺者几分钟就歇会儿,棺木用两条板凳垫着,讲究棺不到墓地不落地。所以这边要歇息会有执事人喊口号,孝子女们面朝棺木就地跪下,哪怕是水洼稀泥也要跪着,再行走时又是一声口号,大家才忙爬起继续领路。这样的停歇是不讲次数的,直到墓地,这是考验孝子女的时候,邻居老卢的父亲走时他说跪到腿发麻。曾见过抬棺者小跑着追着孝子女们快跑,这也是对德高望重者的敬意,极少看到了。现在不用这样了,出村口就上车的,直接送到墓地。沿途有人放鞭炮迎送会有专人递上用毛巾捆成的小包,里面有包烟,以前的几块钱的现在都是十几块钱的,今年疫情期间都不搞这些都是简单的很,现在慢慢恢复了。
到了墓地后放下棺木,众人面对棺木下跪叩头,长子(无子者由长女)在执事人带领下在选好的墓穴挖第一锹土,之后就是八仙们的事了。我们这边都是公用墓地,不收钱的,统一规划,墓穴按单人双人不同规格设计,坟头高度不能超过一米五,立碑与否家属决定。除了长子(女)外其他的人都可以回去了,最后的工作是把石灰撒入墓穴,八仙抬棺入穴,因为是统一布局,都是头东脚西,坟头位置是脚。长子铲第一锹土,八仙再动手铲土,垒出形状就好了,葬后第三天孝子们要来圆坟的,那时才会形成统一的样式。
白喜事是村里人共同帮忙的,酒菜大致差不多就行了,饭里面放些豆类,寓意豆子豆孙,家家户户都有份,意思是逝者保佑大家平安吧。今年疫情原因就没有吃饭了,送的礼金退一半回来,也不用送行的,这样的话大家都节约点。
当晚要接亡魂回家歇脚,在村里不同的地方引导亡魂,众人口中念叨“某某回来喝茶哦”一路引到灵堂前,三拜、上香,然后大家围坐一起总结开支,多退少补,分发各自亲友送的礼品主要是毯子,开支余额大家平分,这个由族中长辈和村里领导主持,所有的事情完成后就是接下来的上坟和做“七”了。
上坟时要把草绳箍在坟上,坟头前插着哭丧棒,有些会长成树的,回时各人拣些树枝回来,这叫见财。做七也有规矩的,死时到总七若农历日期是7或7的倍数就是逢七,没有就要在上坟后由族中长辈领着长子身穿孝衣拿着米袋子在村里挨家挨户讨百家米,大家都会给点的,这个多少没定,是个意思而已,也不白给的,会回敬一根好烟的。
头七很隆重,亲友都会来的,傍晚时分在村口空地上摆上饭菜,烧纸钱放烟花,然后跪拜,回家后饭菜放在灵前,之后每天都是三餐按时放在灵前,叫逝者来吃饭,直到总七结束为止。我们这里讲究头七五七总七子女要来的,不做七的就不管了,周年就把灵堂和逝者的衣服鞋子生前用品都烧了,除了遗像通通不留的。
家属在逝者死后的第一个春节期间不能探亲访友,初一到初五会有亲友来家里祭拜,还要给礼钱。村里人都是初一来祭拜,不用给礼钱,这叫烧亲香,孝子一人旁边陪跪,每天一人到初五午饭后结束,所谓“破五”习俗,亲香不过五也是这么说的。
现在提倡移风易俗,很多旧的习俗慢慢改进了,新的风气正在形成,对逝者的追忆放在心里,善待老人,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才是最好的,你说呢?

2020年12月18日 | 发布:摩友 | 分类:稀奇趣事 | 评论:0